网站首页 >> 考研经验 >> 文章内容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学院简介

来源:武汉大学考研网  作者:武大考研   阅读:6186[字体: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历史沿革 
    1958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划归国家测绘局管理,并易名为武汉测绘学院
    1978年--武汉测绘学院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5年10月--武汉测绘学院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3年--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大地测量系与工程测量系合并,组建为地学测量工程学
    2000年8月--国家教育部把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与原武汉大学合并重组,成立了新的武汉大学。在新武汉大学建制下,以原地学测量工程学院为基础,组建了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1年9月--更名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训释义
    院训是学院对教职员工观念和行为规定的有指导意义的语词。提出一个适合我院历史传统,具有激励作用的院训,是本届领导班子在学院进入新世纪、新武大之后一个强烈的愿望。四十五周年院庆纪念活动,为我们确定院训提供了条件和机会。策划决定举办院庆的目的之一是深入总结建院四十五年的办学经验,弘扬传统,紧跟时代,温故自新,继往开来,加速推进学院朝着“世界一流”目标迈进的步伐。
    为此目的和渲染院庆庆典隆重喜庆气氛,学院院庆领导小组决定在庆典大会主席台两侧悬挂一副贺联,根据这样的思想要求,由我院张儒杰老教授主笔,王昆杰教授,李凤鸣教授,李建成院长,党委书记李物让研究员等提出修改意见,几易其稿而成如下贺联:
        桃李芝兰四海五湖来 敬业乐群 经天纬地结硕果
        美名声誉五方六合传 戮力同心 求是创新展宏图
    上联为回顾学院四十五年来的历史和治学传统。建院之初,全院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教职员工来自全国五个院校,来的都是俊英,尤其是学院的领导,有三位都是中科院学部委员,除身兼要职外,全都亲自授课。还有一位是国内知名水利专家和教育家。四十五年来,全院师生员工兢兢业业培养了众多英才,奋战在祖国各条战线上,都为祖国尽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院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创新,堪称世界一流。所以能获得这些丰硕成果,与创建我院前辈们所树立的“敬业乐(yao)群,求是创新” 办学精神的薰陶、鼓舞作用分不开的。下联为展望未来,刻意求进。回顾我院四十五年来的历史,虽然我院作出了成绩,获得了应有的赞誉。但今后任重而道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武大之后,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戒骄戒躁,奋发前进,树立起今后奋斗的目标。在我院“敬业乐群,求是创新”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大家同心戮力,为开创和实现我们的远大目标而努力。对联定稿之后,院长李建成,书记李物让认为可将“敬业乐群,求是创新”作为“院训”,在庆典大会上李建成院长和教师代表孔祥元教授的讲话中都特意提到了这种激励奋进的精神,冀望全院师生员工永远以这种精神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敬业乐群,求是创新”作为院训语词,已在党政联席会议获得赞同,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
    有关“敬业乐群,求是创新”的词义可见词语注释:
    桃李:语见《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后以“桃李”喻指所教育的学生。
    芝兰:比喻品德高尚的良师益友和优美的学习环境。
    五湖:不仅指全国之意,同时可意为当初我院是由下列五个院校:同济、天大、南京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华南工学院的测绘专业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等组成。
    敬业乐群:语出《礼记·学记》,见《辞海》。谓专心学业,乐于与同学相切磋。《新华词典》称<敬业>是对所从事的专业和工作都全心全意的一种精神。这种敬业乐群的精神,就是我院历来传统的治学和办学精神,值得永远自勉。
    经天纬地:不局限于作测绘解释,应理解:《新华词典》中述,《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经天纬地是以天为经,以地为纬,比喻规划宏伟的事业,治理国家的事业。联中应用此古典,以表示四十五年来全院师生员工是为全国众多建设事业服务的。
    上联中的“四海五湖”中的“四”和 “五”,表示学院华诞四十五。下联中的“五方六合”中的“五”和“六”,表示学院建立于1956年。上下联中四五对,也表示四十五周年;上下联中五六对,也表示建院于1956年。
    六合:《新华辞典》古指天地和东南西北,泛指宇宙,联中用“六合”,是以浪漫的笔调来渲染我院的美名已传遍整个宇宙。
    硕果:《新华词典》释义为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
    戮力同心:《新华词典》释义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国语·吴语》“戮力同德”。《墨子·尚同》:“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戮力:合力.
    求是:《新华词典》解释“实事求是”为从实际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联中以求是’来代替‘实事求是’的意义。
    宏图:《新华词典》释为远大的设想和宏伟的计划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专业介绍
(一)地球物理学专业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系统物理现象,从物理学中衍生出来的一门自然科学,是与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天文学交叉的一级学科,包括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两个二级学科,涵盖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勘探地球物理学与环境地球物理学等研究领域。本院地球物理学专业是一个融固体地球物理学、现代测绘技术于一身的学科交叉融合型地球物理专业,培养能掌握大地测量学、地球重力场、地磁场、地电场、地热场、地震波场等地球物理场基础,熟练掌握构造地质学以及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基本理论、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地球物理的各种观测和数据处理任务,具有较好的科研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相关的技术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物理学原理、地球重力学、地震学、地磁学、地震勘探、应用地球物理、普通地质学、张量分析与弹性力学、地电学、地热学、地壳形变、地球科学概论、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场论等。
    毕业生适用范围:毕业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地震局、测绘局、地质部门、物探部门及相关工程部门工作。毕业生就业形势好。

(二)测绘工程专业
    测绘工程专业主要是利用空天地对地观测技术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是国家基础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技术,属于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途的三大高新技术之一。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主要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利用这些技术解决与地球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掌握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
    学院从2012年起招收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该班是以卓越测绘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加强工程实践环节,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全面的测绘技术,熟悉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具备卓越的解决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拥有测绘产品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技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高级人才。
    “测绘工程”专业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级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年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测绘工程专业分为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天航空测绘、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等专业方向。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院在测绘工程专业实行一、二年级打通培养、三年级开始分方向选课、学生自愿选择专业方向的方案,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海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应用包括空间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导航与制导、目标跟踪与识别、卫星定轨、大气基本参数获取等,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国土资源考察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影像与制图、物理大地测量学、卫星大地测量学、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海洋测绘、高等测量平差、地球内部物理、地震地质学基础、全球地球动力学、天体力学等
    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相关部门、海洋、航天航空部门、测绘部门、地震地质部门、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开发应用单位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

2.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
    培养目标:重点围绕精密工程测量与工业测量、变形监测、测量自动化、数字化测图、工程信息系统与工程管理等方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三创”(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影像与制图、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高等测量平差、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程与工业测量、不动产测量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制图、地震地质学基础等。
    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测绘、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国土与房产、海洋、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等特点。

3.航天航空测绘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满足信息时代数字测绘体系以及航天航空、农业、环境、交通、军事等相关领域对测绘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的需求,能够掌握对地观测系统理论与方法、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与技术、数字测图与数字地图学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高等测量平差、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象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电子地图原理与应用等。
    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从事数字测绘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应用与开发,以及在航天航空、农业、环境、交通、军事、国土资源管理、规划等相关领域中测绘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

4.地理信息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和工程决策管理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图像处理、空间数据库原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计算机图形学、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空间信息可视化、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空间信息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位置服务技术与应用、不动产测量与管理、城市经济学等。
    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城市规划、智能交通、资源调度、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等要求,可从事社会各行业中与地理空间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相关的教学、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

(三)导航工程专业
    导航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程学科专业,主要涉及导航基础理论、各种导航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导航传感器设备的集成及其应用,服务于航空、航天、交通、军事、公安等领域和部门。培养掌握现代导航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导航定位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主要课程:导航学,最优估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卫星导航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路,卫星导航数据处理方法,组合导航,惯性导航原理,嵌入式系统与程序设计,GNSS接收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导航电子地图,天文导航,室内定位技术,LBS技术与应用等。
    毕业生适用范围: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交通、军事、电子、信息及通讯产业等部门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研发、管理、教学及应用等工作,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学术名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
    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地测量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祖籍安徽桐城。1956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测量系,曾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分科主编等职。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和第二版《测绘学科》主编,《大辞海》分科主编等。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宁津生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研究方向主要是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在50年代后期,他从参与当时国家测绘总局建立“57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工作,开始了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至70年代,他主要研究基于莫洛金斯基理论的建立我国天文重力水准的理论、方法和精度,参与了为满足我国国家天文大地网中归算大地测量观测数据的需要而建立的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的布测和研究工作。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当地球重力场研究的统计理论引入我国之后,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利用最小二乘配置确定相对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其成果为确定我国大地水准面提供了一种新方法。80年代中后期,他重点研究局部重力场的逼近理论,主持和参与构建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建立我国区域大地水准面等研究项目。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项目和国家测绘科技发展基金项目WDM85 180阶和WDM94 360阶地球重力场系列模型研究,建立了当时我国自己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在建立我国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工作中,参与主持完成了新一代中国似大地水准面CQG2000,其分辨率为15’×15’精度为分米级,为我国1:5万甚至1:1万测图中以GPS水准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提供能满足精度的高程异常值。近几年来,他主持完成或指导博士研究生进行卫星测高、卫星重力梯度以及卫星跟踪卫星等卫星重力学的一些理论问题的研究。
    宁津生院士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教材、图书一、二等奖。与人合作编著和翻译出版教材、专著和外文文献1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宁津生院士为我国测绘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先后荣获“湖北省师德标兵”、“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测绘行业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教授
    刘经南,现任武汉大学校长,湖南长沙人,1943年9月1日生于重庆,中共党员,1982年9月研究生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获硕士学位。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测绘学报》编委,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ICS)协商成员,国际《GPS World》杂志编委。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知名的大地测量理论和工程应用及其软件和数据处理专家。中国著名大地测量学专家,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卫星定位理论与应用及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且颇有建树。解决了卫星定位技术工程应用中坐标转换模型选择与评价、削弱高程误差影响等理论与技术难题,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满足了石油勘探的急需。主持开发中国第一套商品化"GPS卫星定位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完成数百项科研工程项目。主持数十个大中城市控制网的设计、施工和数据处理,参与国家新一代空间大地网"国家高精度GPS网"的设计,实施了数据处理工程,运用他提出的"逆推法",科学地确立了全国板块运动趋势,该方法受到地学界一致推崇。承担了"隔河岩大坝GPS自动监测系统"的软件整体设计和实施,解决了关键性技术,在1998年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先后获得湖北省、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卫星定位理论与应用及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在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针对中国目前数据通信暂不发达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布式广域差分技术理论和方法,其工程实验结果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特征曾引起国内有关专家的震惊,该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正致力于卫星定位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GPS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教授
    陈俊勇教授,浙江宁波人,1933年5月生,196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1981年完成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卫星大地测量专业的学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测绘界的第一位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主任。
    陈俊勇同志在几何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参数计算及地球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就和贡献。推导出大地测量中许多重要公式。他首次利用卫星大地测量资料对我国参考椭球定位进行详尽研究,为后来形成的我国“1980西安坐标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担任1975年我国珠峰高程计算组组长;主持推算和提供我国首次民用地心坐标转换参数并在全国采用;推导的世界“1980年大地参考系”全套参数计算公式被国际组织IUGG于1980年通过并采用至今,这是中国人首次为全球测量基准提供数学基础。他在建立、完善我国测绘基准、大地测量科技发展、完成国家重大测绘任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
    陈俊勇同志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是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由于他在测绘科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以上资料由武汉大学考研网为你整理分享,备考2016年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请参考复习,了解更多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考研信息请查看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6年考研信息汇总,我们收集整理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近年的考研信息供同学们参考。预祝同学们考研顺利!